蘇軾詩的特點
1)蘇詩題材廣泛2113,內容豐富。①有不少關懷民生5261、表達愛國激情的詩4102作,有不少詩成為1653具體政治行為及建議的反映。②他在詩中記錄山川景物、村野風光、農家風俗,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更以詩抒寫憤懣,排遣憂愁,表現自己機智風趣、灑脫自在的個性和恬淡閑逸、不為物擾的心境,顯示了極為豐富的內心世界。
2)蘇詩中有不少以理趣見長的作品,詩人在寫景、詠物、記事之中,有意識地闡發某種生活當天放款哲理,表達對人生的思索。蘇詩中所談的“理”,不是玄思或吊詭,而是生活中隨觸而發的感想,在習以為常中給人新的啟迪。
3)采用寓言、隱喻手法,還善于運用賦的手法構成一種圖畫美。例如膾炙人口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比喻的新鮮與豐富是蘇詩的一大特色。又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蘇詩任情揮灑,合法當鋪風格多姿多樣。他欣賞陶詩的“枯淡”,其更主要的風格特色即是宋人所概括的“東坡豪”。
蘇軾的詩詞風格是什么?
詩風
蘇軾工詩,2113與黃庭堅合稱“蘇黃”。5261現存約二千七百多首,其詩4102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1653以豪放為主。對后人影響最大的也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征。
〈飲湖上初晴后雨〉寫西湖之美:“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元豐四年暮春三月,東坡寫下〈黃州寒食詩帖〉。此帖為兩首五言古風,詩句沉郁蒼勁,低回長嘆,極富感染力。其書法不拘小節,字形章法布局俱佳,頗有右軍遺意,唯用筆失之草率,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二十世紀末更被譽為〈蘭亭序〉、〈祭侄帖〉之后的“天下第三行書”。
黃庭堅在此帖后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于無佛處稱尊也。”朱弁《曲洧舊聞》:“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晚年過海,則魯直亦瞠乎其后矣。”
白稱詩仙,古體絕倫;杜詩律圣,拓宇七言;東坡晚出,各體皆能,無題不作,比配詩神。
詞風
現存三百四十多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傳誦甚廣。
蘇軾擴大詞的內容,抒情寫景、說理懷古、感事等題材,無一不可入詞。蘇軾提高詞的意境,擴大和開拓詞境,提高格調,豪放詞以外,也有清曠飄逸、空靈雋永、以至纏綿嫵媚之作。
蘇軾詞風豪放(王國維曰“東坡之詞曠”),將詞“詩化”,筆力雄健,個性鮮明,展現出作者曠達、爽朗的個性,多豪情壯語,意氣昂揚,感情奔放,想像豐富奇特。
體裁和音律上,蘇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詞的文學生命重于音樂的生命。蘇詞作品往往有序,闡明詞的內容,或作詞的原委、時間、地點,事實分明。
相傳蘇軾官翰林學士時,曾問幕下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蘇軾的詞風被歸類在“豪放派”,所以與周敦頤的“格律派”大相徑庭。南宋時知名的詞人辛棄疾也是豪放派的詞人,后世將蘇東坡與辛棄疾并稱為“蘇辛”。
擴展資料:
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
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謚號文忠,復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書風
蘇軾晚年用筆沉著,早期書法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小額借錢年(1082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
詩句沉郁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不拘小節,率意為之,二十世紀末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黃州寒食詩帖〉、〈天際烏云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詞〉、〈愛酒詩〉、〈寒食詩〉、〈蜀中詩〉、〈人來得書帖〉、〈答謝民師論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詩帖〉、〈次韻秦太虛詩帖〉;
〈渡海帖〉、〈祭黃幾道文卷〉、〈梅花詩帖〉、〈前赤壁賦〉、〈東武帖〉、〈北游帖〉、〈新歲展慶帖〉、〈寶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辯才韻詩〉、〈一夜帖〉、〈宸奎閣碑〉、等。
蘇軾的書法,后人贊譽頗高。最有發言權的莫過于黃庭堅,他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畫風
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存世畫跡有〈枯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蘇軾
蘇軾詩詞藝術特點
詩歌:
多用散2113文的句法而以氣格貫穿,如《石5261鼓歌》。
豐富的比喻,也稱“博4102喻”,如《百步洪》。1653
敏銳細致的觀察力與出色的文字表現力,平凡事物,一經其手寫出,給人以觸處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好議論、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識地以議論入詩,將對事物的形象感受與哲理思考結合起來。如《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各體兼備而以七言為擅長,而且風格多樣,七絕豐原區小額借款清麗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基本風格有二,一剛健的清麗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曠閑逸。高風絕塵才是其詩風的主導傾向,即一種超越世俗的審美境界。
詞:
“以詩為詞”,提高了詞的表現力,不僅“一洗綺羅香澤之態”,寫下了豪放與曠達的千古絕唱,開創了豪放詞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詞濃麗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境界。前人多將蘇詞歸于豪放一派,其實蘇詞風格是多樣化的:既超邁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達深曠,又雋秀清逸。
豪放風格詞有氣勢豪邁飛動、場景宏闊雄壯的特點。抒情言志,直抒胸臆。內容廣泛。蘇軾的詞題材眾多,凡詩文所能寫的內容均可入詞。
婉約風格詞在內容上去浮艷多雅致,形式蘊安全借貸藉雅正,語言秀麗清新,情思曲折真切。詠物是蘇軾婉約詞的主體之一,主張神似而不滿“形似”,達到了物我相融的極高境界,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歌詠,表達詞人的具體感受。言情詞具有凄美、委婉的美感。
他的詞還體現了他超塵拔俗、瀟灑閑逸的清曠風格。
蘇軾的詩有何特點 蘇軾的詞有何特點
蘇軾的詩詞縱橫恣肆2113;其詩題5261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4102,獨具風格,追求壯1653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優美動人,又饒有趣味。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的。但是蘇軾的文道觀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獨特性。
擴展資料
蘇軾在文、沙鹿區小額借款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于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
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于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范式更適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后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后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范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
這種范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后人開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新社區小額借款的必然。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蘇軾
蘇軾的詩的特點
蘇詞在2113詞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為詞5261的的開拓了新天地。蘇軾以其奔放的才情4102,將詞筆深入到1653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懷古記游、寫景詠物、親情友誼、田園風光以及參禪說理等等,突破詞“艷科的”定見,把詞的社會功用提到與詩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現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與精神面貌。蘇軾有意突破“詩莊詞媚”的界限,以自由揮灑的文筆,定了大量風格豪放之作,開一代新詞風。他以詩境
詩語入詞,形成了蘇詞“以詩為詞”的特點,同時也改變了詞完全從司于音樂的地位,使詞向獨立的抒情詩體方向發展。豪放是蘇詞的主體風格,而在豪放中時有曠達情懷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獵》、《念媽嬌?赤壁懷古》。抒發追求理想、熱愛人生的美好感情。
最多人推薦的當鋪當鋪-上億網網址ht快速馬上 借 錢 合法撥款tp://058800.net